蛟龙再起:技术升级版惊艳亮相深海新境界
3月27日获悉,据相关报道,“深海一号”科考船携带着经过技术革新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2025年的首次设备测试任务。这一成果表明,我国深海探测装备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里程。
在这10天的作业窗口期内,“蛟龙”号表现出了强大的作业实力,共完成了14个潜次任务,同时刷新了4次“一天两潜”的记录。此外,它连续9次采用“一拖二”作业方式,每次均由一名潜航员带领两名科学家同步开展下潜作业。
经过多次高水准的下潜作业,“蛟龙”号——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载人深潜装备,其整体下潜能力实现了显著增强。这一进步为未来开展高强度运行任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让“蛟龙”号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深海环境中各种复杂的挑战,为我国深海科研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海试不仅充分验证了“蛟龙”号在迭代升级和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后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展示了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的持续进步。试验重点围绕7000米级高能量密度油浸锂电池组的换装、国产直驱型低噪直流推进器的应用、大深度海水液压浮力调节系统的研发,以及应急液压系统接口扩展等核心技术展开,共涉及四大类八个小项的技术指标。在3000米级深度进行的海试验证中,“蛟龙”号成功完成了三次全流程循环测试,结果令人鼓舞。 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也为未来更深层次的海洋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这些技术突破,我们不仅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还进一步提升了设备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这种从无到有、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展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面对挑战时的强大韧性和智慧。展望未来,相信“蛟龙”号将继续引领我国深海科技迈向新的高度,为全球海洋事业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技术革新后的“蛟龙”号即将投入自然资源部深海典型生境调查等关键任务。根据安排,2025年“蛟龙”号的下潜次数有望突破80次,在深海探索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