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补电20度!华为发布颠覆性兆瓦级闪电充电技术
3月29日消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于北京召开,活动持续至3月30日。在此次论坛上,华为公司董事、华为数字能源公司总裁侯金龙围绕重卡电动化话题发表了重要见解。 重卡电动化的趋势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转型,也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侯金龙的发言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向。他提到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探索,或将为重卡电动化的普及提供有力支持。 在我看来,重卡电动化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体现,更是产业生态重构的重要契机。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重卡电动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这也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重卡电动化能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其表示,在交通物流领域,重卡的碳排放占比超过50%,这使得重卡的电动化成为实现物流行业大规模减碳的关键所在。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推动重卡电动化进程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还能为整个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認為,重卡的電動化不僅是一種技術革新,更是一場行業變革。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例如提供財政補貼和優化充電基礎設施布局,以降低車企和用戶的轉型成本。同時,企業也需加快研發步伐,提升電池續航能力和充電效率,讓電動重卡更具市場競爭力。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加速這場綠色革命的進程,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
侯金龙称,重卡车的电动化浪潮正蓄势待发,这或许将成为继乘用车和轻型车之后,汽车电动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要推动这一进程,构建高效且智能的充电基础设施无疑是重中之重。只有当这些基础设施能够满足重卡的运营需求,并与交通能源体系深度融合时,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当前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还要注重技术和服务的创新。例如,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充电效率,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碳排放。此外,政府和企业需要携手合作,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为电动重卡的普及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一浪潮不仅带来环保效益,还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他进一步分析道,“发展不起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补能问题,乘用车本质是消费系统,重卡车是生产系统,充电慢和网络不健全是问题的关键。”
侯金龙指出,“车辆一旦驶离起点,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与金钱。”他补充道,若缺乏便捷的补能设施或补能所需时间过长,那么重型卡车的全面电动化将难以实现。
侯金龙认为,重卡的电动化进程要想取得实质性突破,快速补能是一个关键因素,而30分钟以内的补能时间无疑是行业的一道门槛。目前,兆瓦级超充技术正逐步成熟,这不仅为重卡电动化在封闭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更有望推动其向全场景覆盖迈进。物流行业的电动化转型已经箭在弦上,而高效便捷的充电网络将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推手。 在我看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重卡电动化的未来充满希望。然而,除了充电设施的建设外,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努力,包括电池技术的创新、车辆设计的优化以及政策支持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动重卡真正走进千行百业,为绿色物流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电动化带来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确保这一变革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能带来可持续的长远收益。
侯金龙介绍,华为今年推出了兆瓦级充电产品,“最大充电电流做到2400安,最大功率可以到1.5兆瓦,每分钟补电20度,15分钟即可补完”。
他详细介绍了该系列产品,首先强调其在充电安全方面的突破,其次解决了低成本散热的技术难题。此外,他还提到,到2025年,将有30多款支持4C超充技术的合作车型问世。
据其测算,在从山东临沂通往青岛的线路上,每公里的能源费用减少了50%,“这是一项极具颠覆性的变化,目前有不少同行都在期待这款车型的上市。”
有了超充,侯金龙提到,“光储充组网技术”构建的分布式微电网,能够有效减轻兆瓦级超充设施对电网的冲击,同时提升整体收益。
“我们认为,无论是在车辆技术、充电设施技术,还是应对电网冲击的技术方面,如今都已经趋于成熟。”
最后,为构建全场景无缝覆盖的超充网络,推进乘用车和商用车全面电动化,侯金龙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各地政府需加速推进“超充一张网”布局,合理规划土地与电力供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确保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所有停车位均配备大功率充电设施。
第三,构建“公路沿线交能融合型超充绿廊”,合理提前规划兆瓦级超充设施网络,加速推进重卡全面电动化进程,助力物流行业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并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