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引领未来智慧世界
4月11日,联发科在深圳举办了主题为“AI随芯,应用无界”的天玑开发者大会2025(MDDC2025)。在本次大会上,联发科不仅发布了全新的高端移动平台芯片天玑9400,还携手全球的生态合作伙伴、开发者以及终端客户,共同探索智能体AI技术与生态共建的未来方向。
在本届开发者大会上,联发科的多位高管如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彦辑、副总经理陈一强、技术规划资深总监李俊男以及生态发展资深总监章立接受了媒体采访。采访中,这些高管着重与媒体探讨了AI智能体以及移动游戏体验相关的技术和战略方向。 联发科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在AI领域的布局一直备受关注。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可以看到联发科对于未来技术发展的清晰规划,尤其是在AI智能体方面,公司正在努力打造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这不仅体现了联发科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其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敏锐洞察力。 而在移动游戏体验方面,联发科同样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随着手游市场的迅速扩张,玩家对于设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联发科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致力于通过优化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来提升游戏表现。这种从用户需求出发的研发理念值得肯定,相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使用感受。 总体而言,联发科此次分享的信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进取的企业形象。无论是AI技术还是移动游戏领域,他们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希望在未来,联发科可以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多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在采访中,随着端侧智能的不断发展,智能体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海量第三方应用能力调用碎片化的问题。作为芯片厂商,联发科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生态发展资深总监章立首先做了回答,他表示,作为芯片厂商,联发科正在和客户致力打造的是希望能够从系统级 AI 到智能体助手,再到三方 AI,三方应用整合的 AI 体验。而芯片本身要提供强大的端侧算力,包括推理算力、推理能力,包括这次大会上讲到的五大特征对应的芯片本身的能力,即强悍的性能、超高能效、先进推理、端侧训练和隐私安全。
另外,章立提到,联发科正与客户共同打造AI体验的标杆效应。通过展示在AI手机领域,从系统级AI到智能助手,再到第三方应用的整合方式,让行业和用户了解这种可能性。当这一阶段实现后,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手机终端的系统级应用中,更有效地应对第三方的各种挑战。
章立指出,vivo与OPPO在制定AI战略时,都着重思考了如何实现从系统级应用到手机自有应用,乃至第三方应用之间AI体验的无缝衔接。这种全面而系统的布局正是联发科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的方向。 我认为,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两家公司在技术发展上的前瞻性,也反映了他们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复杂化,用户对于设备整体性能和智能化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vivo和OPPO通过这样的全链路AI整合,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便捷的服务,同时也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类似的跨平台协作模式,这将极大地推动整个移动生态系统的创新与发展。
智能体的应用领域目前仍主要集中于一些相对封闭且可控的场景,例如根据指令完成点外卖或充值话费等任务,这些场景通常具有较为明确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然而,用户对AI智能体的需求显然不仅限于此类简单场景。作为芯片设计领域的厂商,联发科如何助力智能体适应更为开放及复杂的动态环境与应用场景?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是否面临一定的挑战?
对此章立分析道,这取决于整个模型的能力和芯片的能力共同发展。他以大会上讲到的 AGENTIC AI UX 智慧体验的五大特征举例,分别是主动及时、知你懂你,互动协作、学习进化和专属隐私信息守护。比如其中的知你懂你,它可能不是说请把温度调到 24 度,而是我觉得冷,它可能会懂你,知道你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这是正在发生的情况,让“知你懂你”主动及时,变得现在智能体主要具备的特征,而后面的一些特征,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我认为这两方面的发展前景十分可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第三方应用程序将会迎来一次重要的革新。届时,系统与AI的深度融合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一体化的使用体验,这种体验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的整体化服务。这不仅能够极大提升用户的操作便捷性,还能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而非让人去适应复杂的操作流程。我对此充满期待,也希望相关企业能够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始终关注用户体验的优化,确保技术进步真正惠及每一位用户。
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一强进一步指出,尽管当前AI应用场景较为有限,但关键在于在这些有限的领域内把事情做到极致。
如果我 AI 点餐点得好,AI 打车打得好,那没有问题,像所有的用户在那个场景的时候,他会想到 AI 可以帮助我。但是我们担心的是,复杂的场景做不好,就会失去对 AI 的信心,他就不会认为下一代的 AI 手机对他能够产生任何帮助。
陈一强强调,联发科正与手机厂商紧密合作,致力于优化系统级服务,同时针对每个独立场景提升用户体验。随着这一进程的持续推进,量变最终将引发质变,用户会逐渐感受到新款手机在多种使用场景中的卓越表现。这正是联发科当前努力推动的发展方向。
此外,还有其他媒体问到了 AI 智能体的发展趋势问题,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彦辑指出,联发科自 2024 年推出“天玑智能体计划”后,今年重点强化“智能体化用户体验”,强调多模态能力的深度融合。他提到:“未来的智能体需同时具备‘听、看、感知’能力,甚至通过用户历史数据预判需求。”
而在游戏方面,有媒体提到后满帧时代的创新突破的问题。对此章立表示:"持续稳定高帧率是旗舰体验的底线,但创新体验才是差异化关键。"
他举例称,伏羲 AIPC 与《王者荣耀》端侧语音 AI 已实现沉浸式交互,未来将通过 Dimensity Profiler 工具进一步优化次旗舰机型的游戏表现。
而李俊男详细介绍了倍帧技术的差异化优势:"我们的 motion estimation 算法可避免移动物体模糊,同时通过生态 2.0 方案直接获取游戏端运动信息,实现比 PC 端更精准的帧生成。" 他还透露,2026 年将结合 UE5 引擎变革,推出倍帧与超分技术叠加方案,以应对跨端游戏功耗挑战。
此外,章立提到,DimensityProfiler目前已经具备小游戏性能调优的功能,接下来会借助开发者大会来促进轻量级游戏生态的构建。
整体来说,通过此次访谈,可以看出联发科技正在凭借工具链优化、生态协作以及技术普及这三大策略,加速AI智能体从理论迈向实际应用的步伐,同时在游戏领域打造覆盖全价格区间的特色优势。在端侧AI与游戏性能的双重赛道上,天玑平台正借助底层技术创新和生态共建,为未来的移动体验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