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纪元:联发科引领智能未来
生成式AI自ChatGPT问世以来,虽仅短短两三年时间,却已迅速迈入较为成熟的阶段。这一进程令人惊叹,也引发了对技术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在我看来,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推动。一方面,强大的算力支持与海量数据的积累为模型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激增促使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然而,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内容创作领域,生成式AI虽然极大提升了效率,但也带来了版权争议和技术滥用的风险。 总体而言,生成式AI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技术向善而行。这不仅是对行业的考验,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一次挑战。
生成式AI正在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无论是在作为底层支撑的大语言模型,还是在各类应用场景中,它都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客观认识到,当前众多AI应用依旧停留在传统应用与AI技术结合的层面,尚未出现真正具有颠覆性的现象级产品。同时,在AI开发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障碍和挑战,AI硬件的性能优势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这一点需要包括硬件厂商、终端厂商、系统厂商、应用厂商在内的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作为上游和底层的硬件厂商,责任更加义不容辞。
近日,联发科于2025年举办了第二届开发者大会(MDDC2025),重点展示了公司在AI硬件、AI技术、AI开发以及AI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联发科全新推出的天玑9400智能体AI芯片在硬件层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同时在软件端推出了天玑AI开发套件2.0与天玑开发工具集,展现了其在技术创新上的强劲实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联发科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的前瞻布局,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移动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硬件到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意味着联发科正在以更全面的技术能力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软硬结合的方式无疑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创作环境,同时也让用户能够享受到更为智能化的产品体验。未来,随着更多基于天玑平台的应用落地,相信联发科将继续引领行业潮流,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惊喜与便利。
【AI下一步该怎么走?联发科已经找到方向】
在联发科看来,未来属于“智能体”(Agentic),从智能升级为智慧,AI也从被动服务升级为主动服务。
在去年10月推出的天玑9400移动平台上,联发科首次引入了天玑AI智能体化引擎的概念,并通过相关应用演示,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智能体化AI的魅力。
如今,联发科对智能化AI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谓智能化,广义上指的是通过规划工作流程、运用工具,实现自主完成任务的系统或程序,其核心能力涵盖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执行以及持续学习等方面。
在联发科的视角下,智能化的用户体验应包含五大核心要素:主动且即时响应、了解用户需求、互动与协同操作、持续学习和优化,以及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严格保护。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极高的能效比、卓越的模型推理能力以及全方位的安全技术支持,软硬件协同才能实现最优的使用体验。
在MDDC2025大会期间,联发科携手多家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天玑智能体化体验领航计划”。该计划旨在整合软硬件生态资源,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支持与赋能。
【智能体AI芯更进一步:发布天玑9400+】
联发科正式发布了升级版天玑9400芯片,采用了第二代全大核架构设计。其8核CPU由一个主频达到3.73GHz的Arm Cortex-X925超大核、三个Cortex-X4超大核以及四个Cortex-A720大核组成。此外,该芯片集成了MediaTek第八代AI处理器——NPU 890,能够支持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大语言模型。
新增兼容北斗卫星轨道数据功能,视距内手机对手机的蓝牙连接范围提升至10公里,连接距离相当于天玑9400的6.6倍。
此外,在AI方面则迎来了不小的升级。
行业首发搭载升级版天玑推理解码技术(SpD),解码性能相较普通版SpD提升20%。
支持前沿端侧推理技术,推理准确率反超云端大模型。
具备先进端侧深度学习能力,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答案。
天玑9400在ETH AI基准测试中的得分达到了8507分,较前代产品提升了约25%,展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
一系列的迭代更新表明,天玑9400已经超越了传统“Plus”产品的范畴,凭借卓越的端侧AI性能,实现了跨应用的多模态智能体操作,全面契合用户对高智能化、高性能、高效能以及低能耗的多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