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来袭!上海交大研发盲人导航眼镜,开启无障碍新纪元
4月16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近日专为视力障碍群体研发了一款“AI智能眼镜”。这款眼镜通过声音与触觉反馈,大幅提高了视觉受损人士的导航能力。研究成果已于4月14日刊登在《自然》子刊《自然·机器智能》上,并受到Nature首页推荐。
这项研究设计了一款专为视障人士及部分视力受损群体打造的可穿戴多模态视觉辅助设备。该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佩戴者眼镜上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以识别周围环境。当佩戴者靠近障碍物或物体时,系统会通过骨传导耳机提供语音指引,并利用贴合于手腕的可伸展“人工皮肤”发出震动信号,帮助佩戴者判断行进方向,规避两侧的障碍物,从而规划出一条畅通无阻的路径。
软件方面,研究团队定制了 AI 算法以匹配应用场景和人类行为的需求。硬件方面,团队通过开发可拉伸的感官-运动人工皮肤来提高穿戴性,以补充音频反馈和视觉任务。
此外,采用自发电摩擦电技术的智能鞋垫能够精准地将真实用户与虚拟化身同步,从而助力于特定场景下的高效训练。
视觉、研究表明,结合听觉与触觉的感官体验能够大幅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导航性能,并对视力障碍者的空间感知能力带来显著帮助。这一结论已在虚拟环境与现实场景中的相关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不仅为视障人士提供了更多独立行动的可能性,也为未来智能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在人机交互领域,这种多感官融合的技术或将引领一场技术革新,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了一项重要进展,这一成果为开发更加便捷的视觉辅助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视障人士改善生活品质开辟了新方向。 这项技术突破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科研人员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懈努力,更彰显了社会对特殊群体关怀的不断加深。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技术涌现出来,帮助视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这也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这些前沿技术尽快落地应用,真正实现科技向善的目标。
研究团队另外招募了20名盲人或视觉受损者参与实验,在室内迷宫的测试里,有12名受试者成功避开了障碍物。在真实的环境测试中,8名参与者能够在城市的街道上行走,并且能够穿过摆满家具的会议室。
附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5-01018-6